中国航海博物馆—黄埔分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黄埔分馆

上海, 中国

 

项目业主: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博物馆

设计团队:吴舒妮,Evelyn Jingjie Wong,王宁晖,宋佳雯,Yunji Chung

场地面积:8000m²

建筑占地面积:3000m²

设计周期:2021.02-2021.07

效果图:Fancy CG, Has Architecture

”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船坞,遗址应得到极为谨慎的保护。船坞的空间形态,一个显然的“垂直地形高差”是过去时代里巨大的基础设施。船坞即是历史遗产,更应被注入新气象,改造成公共性与包容性的博物馆。船坞与水坝使黄浦江水得以进出,漂浮着巨大的船只。船坞可誉为包罗万象的避风港,是大型船舶能安全的被建造和修理的港湾。随着新中国航海博物馆黄浦分馆的开馆,三号船坞将成为一艘退役潜艇的永久家园。博物馆体现了船厂码头的精神风貌,庄严而诱人,是一个获取知识和力量的地方,也是一个休息和振兴的地方。“

船坞的边界极其严苛,有一个近三层楼高的落差伸进了码头深处。这让人无法轻易靠近船坞,使船坞显得排外、有距离感。设计意图将交通引入船坞的各个方向,从而软化船坞原先严峻的边界感。此外,多个层次之间的视觉和空间联系被建立。这些空间激发了人们探索的兴趣。船坞的空间被完全民主化,成为城市与公共领域的综合空间。同时博物馆、船坞和潜艇的关系是自治的。

船坞的边界极其严苛,有一个近三层楼高的落差伸进了码头深处。这让人无法轻易靠近船坞,使船坞显得排外、有距离感。设计意图将交通引入船坞的各个方向,从而软化船坞原先严峻的边界感。此外,多个层次之间的视觉和空间联系被建立。这些空间激发了人们探索的兴趣。船坞的空间被完全民主化,成为城市与公共领域的综合空间。同时博物馆、船坞和潜艇的关系是自治的。

 

#垂直地形高差

在上海外滩的南端,坐落着三个重要的船坞,这里曾经是江南造船厂的所在地。 2010年世博会期间,百年造船厂搬迁,为世博会总体规划的浦西地区让路。十年后,新中国航海博物馆黄浦分馆将在历史悠久的江南造船厂的三号船坞延续其前生的辉煌。

曾经,这些码头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造船基地。江南造船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的清末,它是中国现代化和国防科技的象征。在20世纪60年代,造船厂是内陆战略性工业机构的一部分。在其鼎盛时期,码头运作繁华,建造、修理和改装民用和军用船只。在许多上海人的记忆里,江南造船厂是中国技术进步的灯塔。当造船厂迁出时,三号船坞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一部分,以一个创新的儿童游乐场“育乐湾”开放。

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船坞,遗址应得到极为谨慎的保护。船坞的空间形态,一个显然的“垂直地形高差”是过去时代里巨大的基础设施。船坞即是历史遗产,更应被注入新气象,改造成公共性与包容性的博物馆。船坞与水坝使黄浦江水得以进出,漂浮着巨大的船只。船坞可誉为包罗万象的避风港,是大型船舶能安全的被建造和修理的港湾。随着新中国航海博物馆黄浦分馆的开馆,三号船坞将成为一艘退役潜艇的永久家园。博物馆体现了船厂码头的精神风貌,庄严而诱人,是一个获取知识和力量的地方,也是一个休息和振兴的地方。

#对象性博物馆--潜水艇为中心

实物博物馆是一个以实物为中心的博物馆。实物博物馆很重要,因为它们是集体知识的场所,有助于形成民族与国家认同感。保存历史潜艇最重要的理由是它们所代表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体验。人们可以在历史书中了解潜艇,但一个精心呈现的博物馆展品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在战争与和平时期在潜艇上服役的感觉。

博物馆需要提供可动手的,益智的学习和休闲环境。良好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是愉快的,不同的代际群体可以在一起探索历史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知识。中国航海博物馆黄浦分馆具有教育和纪念意义,保存着退役潜水艇永久的荣誉。通过探索新的主题,博物馆将满足多元化社会包容的目标。

潜艇被放置在历史船坞的中轴线上,它是唯一与船坞边界对齐的直线物体。建筑与潜艇在保持着敬畏的距离,潜艇坐落在浅水池上,象征着它在海上服役的生命。在博物馆里的大多数空间都可以观看到潜艇-- 从展览馆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潜艇,在户外的下沉广场也可以近距离接触潜艇。尽管在博物馆各种各样的功能布局中,潜艇仍然作为博物馆的中心重点。

潜艇的入口让游客“体验”船上最生动的日常生活和海上条件。游客可以通过一座仿效真实的海上通道桥的钢桥进入潜艇,他们可以走在潜艇狭窄的通道里,站在海员们居住的狭窄的前舱内。如此一来,游客一定会了解到定义海事服务的严谨生活。

中国航海博物馆黄浦分馆的展览被两个最重要的历史文物包围着——船坞和退役潜艇。展览通过感官和创新的交流形式,传达有关船坞和潜艇的知识点和故事。这些展览被安置在建筑中,创造了与历史船坞最直接的视觉和空间对话。潜艇被战略性地放置在中轴线,被建筑和船坞包围,展览被视为周边历史意义的一部分。

展览体验不局限于室内画廊,船坞、建筑和潜艇无缝结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场景。这种体验让游客与周围的船坞亲密接触,不断提醒游客江南造船厂曾经的历史形象。这艘潜艇是下沉广场的一部分,成为所有人类活动的背景景象。展览体验是建筑和船坞的延伸,在这里,景观、声学、楼层和天花板都在积极传达所在场地的历史重要性。


一期展厅位于北方广场下方,以尽量减少占地面积。一期的展厅是一个开放式的表演空间,在这里,大型的灯光和声音装置可以变得生动起来,而潜艇就在外面的浅水反射池上。缓缓下降的旅程将游客逐渐带到展厅观展,然后又上升上到平台进入潜艇。吊桥将参观者带到二期展厅。开放式的展览保持了布局的绝对自由,可以方便地用于临时活动、展览和会议。

展览围绕几个主题,以确保游客的整体体验。历史上不同潜艇类型的模型和3d动画与小型实验场景和寻宝游戏相结合。交互式科学项目将结合潜艇部件的物理特性,比如有关潜艇镇流器的浮力游戏可以鼓励游客展示动手能力,参与到展览当中。潜艇的发展技术的科普项目将通过仿真的雷达和声纳导航以互动形式展览。博物馆的潜力在引起共情,游客可以模拟体验潜艇内的生活。博物馆会不时为有兴趣的人举办“船员生活中的一天”的沉浸式体验。展览将客观展示潜艇内狭小的空间,突出潜艇上的危险、心理和生理上的艰辛,从而人性化了原本制式化的科普展览。 

 

 

立面2.jpg

中国航海博物馆黄浦分馆的展览被两个最重要的历史文物包围着——船坞和退役潜艇。展览通过感官和创新的交流形式,传达有关船坞和潜艇的知识点和故事。这些展览被安置在建筑中,创造了与历史船坞最直接的视觉和空间对话。潜艇被战略性地放置在中轴线,被建筑和船坞包围,展览被视为周边历史意义的一部分。

展览体验不局限于室内画廊,船坞、建筑和潜艇无缝结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场景。这种体验让游客与周围的船坞亲密接触,不断提醒游客江南造船厂曾经的历史形象。这艘潜艇是下沉广场的一部分,成为所有人类活动的背景景象。展览体验是建筑和船坞的延伸,在这里,景观、声学、楼层和天花板都在积极传达所在场地的历史重要性。

一期展厅位于北方广场下方,以尽量减少占地面积。一期的展厅是一个开放式的表演空间,在这里,大型的灯光和声音装置可以变得生动起来,而潜艇就在外面的浅水反射池上。缓缓下降的旅程将游客逐渐带到展厅观展,然后又上升上到平台进入潜艇。吊桥将参观者带到二期展厅。开放式的展览保持了布局的绝对自由,可以方便地用于临时活动、展览和会议。

展览围绕几个主题,以确保游客的整体体验。历史上不同潜艇类型的模型和3d动画与小型实验场景和寻宝游戏相结合。交互式科学项目将结合潜艇部件的物理特性,比如有关潜艇镇流器的浮力游戏可以鼓励游客展示动手能力,参与到展览当中。潜艇的发展技术的科普项目将通过仿真的雷达和声纳导航以互动形式展览。博物馆的潜力在引起共情,游客可以模拟体验潜艇内的生活。博物馆会不时为有兴趣的人举办“船员生活中的一天”的沉浸式体验。展览将客观展示潜艇内狭小的空间,突出潜艇上的危险、心理和生理上的艰辛,从而人性化了原本制式化的科普展览。 

总剖面(1) Model (1).jpg
02s.jpg
 

#景观与材料

景观设计与现有船坞的结构精心结合,形成了一个由路径、平台和观景处组成的有序网络。这些元素突出了船坞的历史特色,同时与邻近的江边景观和对岸的世博建筑产生联系。

位于中轴线上的潜艇底部有一个浅水池,反射着阳光和天空,将空中景象带入船坞底部。浅水池的高度随着整个地板的高度而下降,在潜艇的尾部形成了小型流水景观。这个概念象征着潜艇从海上返回,壮观地涌出水面。在浅水池的南端,广场喷泉邀请孩子们来玩耍。广场的树荫供人歇息。地面上的人行桥是附近公园的延伸,将公园的活动汇集到船坞内部。在二期餐厅的顶部有两层眺望台,游客可以攀爬上来俯瞰黄浦江和对岸的世博建筑。

博物馆建筑拟采用钢和玻璃结构,以尽量减少对历史船坞的侵入,缩短施工时间。屋顶分层的设计理念是基于简单的钢桁架和框架逻辑,钢制走道悬挂在屋顶结构上,楼板是压型钢板组合,以增加可预制的材料。屋顶采用30%透明度的低辐射玻璃,确保有效的采光和保持低冷负荷。博物馆的设计注重经济和可持续的建设,尽量精简材料的使用和现场施工时间。地板是在架在钢结构之上镀锡混凝土板,保护原有的船坞地面结构。架高的地板为活动地板,多处设置地板井、采用高空间适用的地板通风系统。博物馆的玻璃幕墙为高性能的低辐射玻璃,最小的可见竖框保证视觉通透性和开阔性。博物馆的开放空间可自由的放置的悬挂隔板,大大提升展览的灵活性。

06s.jpg
05s.jpg
Previous
Previous

河谷文明

Next
Next

现代 · 宫殿